近日,一辆红色地铁列车从满堂停车场缓缓出库,驶向正线号线东延线郑重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至少3个月的“模拟考”——空载试运行之后,1号线东延线将迎来备受期待的开通初期运营。
地铁1号线东延线试运行期间,将全面检验线路各设备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评估各项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开通运营后能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一分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孙洪涛介绍,试运行计划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将采用低、中密度行车,根据真实的情况逐步增加列车上线数量,全面检验通信、信号、供电、机电、车辆、轨道等各系统设备设施运作时的状态,各岗位运营人员快速熟悉新线情况。第二阶段将使用高密度行车,完全按照开通运营后的运行图组织行车,重点检验各部门、各岗位协调运作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为开通运营做好准备。
截至目前,1号线东延线车站装饰装修施工已完成70%,风水电施工完成90%,各专业设备设施均已进场调试,300余名运营人员已进驻开展运营筹备工作,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中。北京市政四公司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风水电及装饰装修项目负责人韩汝存称,东延线剩余的风水电和装饰装修工程将在五月底前全部完成。
1号线号线黎明广场站站后区间,东至双马站,全长16公里,设车站10座,分别为新惠街站、新宁街站、东大营街站、农业大学站、前陵站、东陵公园站、水泉站、伯官北大街站、植物园站、双马站。待东延线开通后,乘客不仅能乘地铁进入棋盘山地区,还能快速抵达东陵公园、鸟岛、植物园(世博园)等景区,这也是东延线被称为“地铁旅游专线”的原因。(来源:辽沈晚报)
该早市巧妙选址于Z广场文化产业园区(前身为高压开关厂南门区域),采用沿街不占道的创新布局,既方便停车又不影响居民生活,堪称社区友好型市场的典范。(来源:话沈阳)
3月17日,沈阳市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沈北新区(辉山经开区)作为分会场之一,共有北方无人机智造基地、亚太汽车轻量化铝材制品东北总部生产基地等160个项目开工。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廷宝出席活动并宣布开工。
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杰,沈北新区政府区长、辉山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于胜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贵、区政协主席彭岩峰以及市、区相关单位负责,项目建筑设计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初春伊始,沈北新区(辉山经开区)便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全面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
本次开复工的160个项目,占沈北全年开复工目标的45.7%,计划总投资445.8亿元,包括北方无人机智造基地、亚太汽车轻量化铝材制品东北总部生产基地、辽宁传媒学院AI文化创意科技园等30个新建项目,沈飞航空配套产业园、和研半导体划片机等130个续建项目,涵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数字化的经济等多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领域,将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2025年,沈北新区将开复工重点项目350个,一季度已经开复工项目160个,计划上半年开复工项目不少于280个,力争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为确保项目建设平稳有序、顺利实现全年目标,沈北新区成立竣工项目推进专班,全年必保竣工项目100个,其中工业项目不少于80个,预计当年新增工业产值30亿元、增幅5%。
开复工数字,代表沈北项目在数量上的保证,细看其中的个体,更能体会沈北项目质量的跃迁、分布的广泛、发展的均衡。
低空经济领域,有北方无人机智造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占地652亩,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北方无人机产业园,打造集研发试验、中试验证、总装总调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二期为10吨级高商载无人货运机项目,该项目由沈飞公司牵头,601所、沈阳航产集团等共同出资,计划从事无人机系统、空天飞行器及配套产品设计制造等业务。项目计划2026年实现首飞,努力打造全国重载荷无人机产业高地。
装备制造领域,有亚太轻量化铝材制品东北总部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6亿元,占地152.6亩,主要购置建设熔炼炉、铸造机、均质炉、挤压机等设备产线年底建成投产,形成年产5万吨汽车轻量化铝材制品的生产能力。
文化旅游、数字化的经济领域,有辽宁传媒学院AI文化创意科技园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占地280亩,主要建设时代建筑文化街区、数字化文旅体验中心、科技公司孵化中心等,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此外,还有航空产业创新港、和研半导体精密划切设备研发产业基地、中国医科大学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等一大批重点续建项目开工,相关项目今年将陆续完工交付使用。
于胜林区长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沈北新区(辉山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全链条强化项目“谋立推建产”,深入实施“四个一批”专项行动,为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区提供强力支撑,积蓄了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据介绍,沈北新区项目特点鲜明,产业集聚效应凸显。航空产业聚链成群,引进了一批优质航空航天产业项目,集聚优质企业及重点科研院所130家,沈阳航空航天城拔势而起,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重点项目库。低空经济蓬勃兴起,全省首个低空经济服务平台落户沈北,7个空域成功获批,爱飞客飞行营地投入运营,低空经济装备制造入选辽宁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食品产业加快转型,寒鲜食品一期工程顺利竣工,5.8万平方米的国字菜篮子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投产,今麦郎两条新生产线如期运行,燕京啤酒增资扩产项目实现产值增长165%,食品产业链条日益完善。装备制造业迅速增加,柳工集团智能搬运车项目一期主体竣工,传奇电气干式套管生产线顺利投产,曼德汽车热系统、赫尔思曼汽车连接器等项目有效提升了全市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
“沈北新区‘向’新而行,向‘高’攀登,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量支撑、创新发展的动力支撑,过去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土地出让面积、落地项目和竣工项目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展现出了厚积薄发、行稳致远的良好态势!”吴廷宝副市长表示,此次开工的项目,饱含企业家们对沈阳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既是稳增长的“顶梁柱”,又是促转型的“新引擎”,必将为全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加快项目落地,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沈北新区现在及未来还将采取一系列有温度、有速度的举措,全力推动项目开复工。
实行作战管理,为每一个项目编制计划表和鱼骨图,挂图作战、分类施策、靶向发力、集中攻坚,确保项目应开尽开。做实项目包保,严格执行区委、政府、人大、政协、经开区领导班子包保项目建设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简化审批流程,持续开展“熟地”认购、“标准地”出让,通过模拟预审、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交地即”、“拿地即开工”。强化要素供给,扎实做好传统要素保障基础上,更为企业在项目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保障,全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
塔吊林立的现场,机械轰鸣的节奏,沈北发展的强音。沈北新区(辉山经开区)正以拼搏姿态夯基垒台,为打赢决胜之年决胜战,为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汇聚发展合力。(来源:辉山国家级经开区)
3月15日上午,在沈阳至山海关铁路(以下简称沈山铁路)大甸站,机械轰鸣、人声鼎沸,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沈阳局)百余名干部职员、多台道岔捣固机正在进行道岔捣固施工,标志着沈山铁路今年第一阶段集中修作业正式启动。
全长426.8公里的沈山铁路,是华北与东北间铁路货运的重要通道,也是全国铁路货流密度最大的线路之一,日均开行货运列车近200列。为提升线路设备综合质量,国铁沈阳局从3月中旬开始,调集4000余名干部职员和近120台大型养路机械,利用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对沈山铁路设备开展大规模集中整修,进行线路清筛、更换轨枕、线路打磨等作业,保障沈山运输动脉安全畅通。
此次集中修是国铁沈阳局今年首次大型施工会战,面临着施工战线长、人员机具多、施工困难大以及春融带来的设备变化等困难,国铁沈阳局成立了集中修协调小组,精心设计集中修实施工程的方案,对施工计划落实、路料准备、调运组织、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及实施工程技术管理等进行专业指导和把关。
为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本次集中修施工,国铁沈阳局组织工务系统不停地改进革新组织方式、强化施工管理、提升作业效率,延长检修周期,减少天窗数量,释放运输能力,实现安全、质量和效率共赢。(来源:沈阳晚报)
近日,“第三届辽宁省房产·家居联动促销活动”在沈阳举行启动仪式,全省14个市和沈抚示范区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开启联动促销。
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本次活动吸引了全省近300家房企的近400个楼盘参加,参加活动的楼盘符合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产品的质量良好,没有逾期交付风险等条件。提倡参加活动的开发企业为购房人(包括购买新房和二手房)提供“特别折扣”或“安家礼包”;中介机构适当降低中介服务费用;家居建材公司可以提供价格实惠或赠送消费券,结合家装厨卫“焕新”政策推出家装家居产品优惠套餐。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政府为购房人提供购房(包括购车位)补贴或契税补贴。本次活动将持续至3月底。(来源:辽沈晚报)
日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国家数据局负责该平台建设,并制定统一的登记技术和业务标准,确保与各省对接,实现登记信息相互连通和统一赋码,数据一键查询、一地登记全国互认。我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完成10个公共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登记工作。
据介绍,我省此次登记工作是省数据局(省营商局)组织指导辽宁金科征信、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市数据局、大连市自然资源局、大连市数产公司展开的,最重要的包含“黄渤海与日本海海洋环境数据要素”“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标公示数据”“大连市海域使用权登记数据”3项数据资源和“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企业信用报告”“大东区智慧公交车路协同系统数据集”等7个数据产品。
下一步,我省将制定出台《辽宁省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建设完成辽宁省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深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逐步的提升数据质量,搭建供数方和用数方桥梁,促进公共数据“供得出、动起来、用起来”,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增强数据资源价值释放的驱动力,更好赋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来源:辽宁日报)